众生之去——《女人天下》不善终者的悲剧
作者: 清朝的反思
┄┄┄┄┄┄┄┄┄┄┄┄┄┄┄┄┄┄┄┄┄┄┄┄┄┄┄┄┄┄┄
燕山君
燕山君(1494年-1506年)——朝鲜的第10代君王。在中宗反正中被废黜王位,并被赶出皇宫,因病于1506年结束了惨淡的一生。
燕山君是被中宗赐死的,虽然历史学者认为燕山君是反正功臣逼死的,但是幕后的策划者始终是中宗。弟弟赐死哥哥,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并不鲜见,然而,燕山君却值得同情。
燕山君的母亲被废并被赐死药,就已经导致燕山君的悲剧。失去母亲庇护的他怎样熬过后宫对他的算计,的确不知道了,但是,在那时肯定,他已经身心受损,几近变态。
燕山君一直在报复,他的暴政,无疑将其父亲辛辛苦苦建立的良好的朝鲜社会付之一炬,这是他的报复,违逆父亲的意思,成为暴君。
他赐死祖母,无疑是想父亲也失去母亲,也是一种报复。
他的报复到头了,他的王位也到头了,始终支撑他继承皇位的只有仇恨和压抑欲望的释放。
他注定不得善终,中宗是很想让他死的,燕山君不死,中宗的皇位正统性就将受到质疑。
燕山君死时,究竟在想什么?或许他很坦然,就要见到母亲,有归属的喜悦,抑或是恨,恨臣子的背叛,其实,对于燕山君而言,无论他如何,他都是一个政治人物,感情是复杂的,或者早已没有感情,然而,死,确是他的解脱。
┄┄┄┄┄┄┄┄┄┄┄┄┄┄┄┄┄┄┄┄┄┄┄┄┄┄┄┄┄┄┄
赵光祖
赵光祖(1482年—1519年),他在己卯士祸中被朝鲜中宗赐死,是女人天下中第二个跌落的政治明星。
赵光祖的上台是中宗一手扶植的,但是,中宗扶植赵光祖为首的士林派,并不是真正为实现清明政治,而是抗衡日益壮大的功臣派。中宗是权力高手,深谙政治权衡之道。所以,赵光祖的上台,政治背景就是不纯正的,从开始时就注定了赵光祖的悲剧。
中宗一开始对所谓的清明政治很感兴趣,但是清明政治很像空中楼阁,其实质就是让清流充溢朝廷,清流的实力本来就是薄弱的,一旦侵犯皇权,中宗就开始警惕了。
中宗很惧怕赵光祖,对于中宗这种软弱的君主,一般很希望强势的臣子出现,却又无比的惧怕他们。赵光祖真正的死因就是冒犯了皇权。
赵光祖有孟子的思想——君主待臣下好,守礼,就忠于君主;反之,就是君主为仇敌。这是任何主子都不允许的。中宗希望一个听话的臣子,无论中宗的决策是否正确,都应当无条件跟随。赵光祖做不到,所以,中宗就抛弃他。
电视剧的中宗说过:名垂青史也好,遗臭万年也好,都要坐在君主的位置上,燕山君的教训给中宗以绝对的警惕,“走肖为王”大大激化了二者的矛盾,因此,赵光祖不得不死。
中宗对赵光祖又爱又恨,恨多于爱。
赵光祖死时其实并不明白自己真正死去的原因,仍埋怨权臣的陷害,可见他从来不理解中宗,他始终以自我为中心而非以君主为核心,这样的臣子,肯定会走向死亡。
赵光祖死时,表情是从容的,没有显示出痛楚,体现了高度的儒者风范。剧中对他有很长的一段评价,可见编剧对他的肯定。
赵光祖没能抓住君主的心,又忽视了功臣的强势,悲哉!
┄┄┄┄┄┄┄┄┄┄┄┄┄┄┄┄┄┄┄┄┄┄┄┄┄┄┄┄┄┄┄
敬嫔朴氏
敬嫔朴氏是中宗反正功臣朴元宗的养女,是农民的女儿,在古代的朝鲜也是地位相对卑贱的,可是这样一个女子,却有机遇进入皇宫,成为皇妃。
这个女人很得到皇帝的宠爱,二十年宠幸不衰。也证明了她个人的魅力。可这样一个人并没有能保护自己,最终死于非命。
敬嫔朴氏的死亡原因是他过分暴露的野心,其实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无可厚非,福成君也并不是不具备君王的资质,可是过早的暴露的确使她陷入危机。
敬嫔的存在使很多人具有危机感,以金安老为首的皇世子派尤其如此,而皇世子派的幕后支持者中宗太后也对敬嫔产生恨意也顺理成章,禧嫔派和昌嫔派就更不用说。
敬嫔还有一个失策就是四面树敌,以致当她被陷害时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去维护她。敬嫔的确达到让所有人都惧怕他和恨他的地步,于是走向死亡。
其实,一个人的野心在政治场合是应该深藏不漏的,文定皇后的成功就是如此,他把自己想册立自己儿子的想法一直埋藏起来,所以政治派别才忽视了她。
电视剧中,文定皇后一直能够揣摩到中宗的想法,但是敬嫔则不一样。在第一次册立世子问题上,敬嫔一直在拉外朝的势力,只有文定皇后想到:皇上他究竟是怎么想的?这就是文定皇后聪明的地方。
敬嫔的死是咎由自取,招摇过头,由此可见枪打出头鸟是千古真理,文定皇后则一直潜伏在幕后。
最可悲的是敬嫔的死是那样的丧失了她的英明,不坦然,竟然是被强行灌药而死,这也是他个性的体现。到那时,他已经不是号令天下的女主人,同样可怜,面临死亡的恐惧,同样如此。
敬嫔毕竟死了,余威不存。
性急,招摇,最终死亡。
┄┄┄┄┄┄┄┄┄┄┄┄┄┄┄┄┄┄┄┄┄┄┄┄┄┄┄┄┄┄┄
沈贞
沈贞是一个小人,他的死不值得同情。
从他背叛敬嫔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注定要在朝鲜的政坛消失。金安老有皇太子,可是,沈贞已经没有任何的势力支撑,势力是大打折扣的。
沈贞比不上南衮,缺乏南衮的冷静,而且被眼前利益和利害关系冲昏了头脑,轻易背叛,小人得志就张狂,于是很容易殒落。
沈贞集团的坠落是必然,而沈贞的死也标志着反正功臣势力的消亡,朴元宗死了,南阳君洪景州死了,南衮死了,功臣派势力已然独木难支,沈贞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这个小人!
┄┄┄┄┄┄┄┄┄┄┄┄┄┄┄┄┄┄┄┄┄┄┄┄┄┄┄┄┄┄┄
金安老
金安老一直在丧失他的聪明,因此他不善终是很必然的事。
不得不说,金安老是一个高手,本来尹任是皇太子派的核心,却被金安老抢去,成为主心骨,尹任也只有唯唯喏喏了,可见金安老的确是有一定能力的。
在以反正功臣为主要力量的勋旧派和以赵光祖为首的士林派势不两立时,金安老抛出两是论,既不得罪功臣,也不得罪士林,的确明智,更重要的是,中宗更加倚重他了。
中宗其实在两方势力达到平衡时感觉到最安全,他比较喜欢两派在一定的限度争权夺利,所以金安老的两是论大大的中了中宗的下怀。
通过两是论,使得金安老是那场政争唯一的获胜者,既取得中宗的信任,又取得士林和勋旧两派的青睐。可谓老辣。
金安老最大的错误是和文定皇后翻脸翻得过早,低估了这个女人的势力。文定皇后在那个时候就算没有皇子,也没有任何和外朝势力的支撑,她的位置就是势力集中的所在。帐簿事件又牵连在内,最后自打自脸,失去了中宗的信任。
第一次帐簿事件过后,中宗已经不信任勋旧派,为此深深深深受到伤害:扶立中宗的原来是这样一帮人,中宗怎能不伤心。金安老的被放逐实际上就是这次事件种下的祸根。中宗在这次事件过后实际上可能已经在计划铲除功臣派,只是深埋于心而已。
金安老被放逐后,恨意逐步加深,首先恨的还是文定皇后,其次才是敬嫔。这种恨意逐步侵蚀了他的沉稳,也将他推向毁灭。
金安老被召回朝,其实并不是中宗的本意,中宗只是在为皇太子找一个靠山,而举朝推荐,中宗也是无奈,但并不表示中宗完全信任他。在金安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去沈贞,中宗就失去了安全感,同时,禧嫔也失去了安全感。
金安老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岌岌可危,这时,瞒报孝惠公主真实薨逝时间的事情爆发,实际上,金安老就失去全部的盟友。皇太子厌恶他,尹任恨他,文定皇后也推波助澜,禧嫔也磨刀霍霍......
金安老最大的失策就是慢怠中宗,失去了臣道。赵光祖的死,是因为冒犯皇权,可是中宗对赵光祖仍有情谊,而且,赵光祖在中宗面前,还是没有违背礼数,可金安老却没有礼数,以那样无礼而不驯服的眼神看着中宗,中宗说:金安老简直是瞧不起朕。
在封建社会,一个臣子最愚蠢的就是向强大的皇权开战,特别是在盛事期间,中宗的皇位相当稳固,通过帐簿事件,文定皇后的位置也是稳稳当当,像撼动他们,是绝对不容易的。
剧中,尹任说:权力使人傲慢。看样子,敬嫔死于傲慢,金安老却步了他的后尘,权力的扩张和被放逐的仇恨蒙蔽了金安老的双眼,也腐蚀了他的心智,他早已不聪明,已经是一个完全陷入小市民情怀的过客了。
在被放逐的途中,他妄想回来再报仇,其实,就更加可怜。一条不归路在等待着他。
房白仁说:金安老不可能返回,的确,像秋风扫落叶般,金安老的势力荡然无存。
在金安老被赐毒药的时候,剧中处理机具深意。他的眼睛逐步加红,手掐着脖子,其实,这个毒药是他自己酿制的,使他的双眼变红,最终自己掐着自己的脖子,痛苦而死。
┄┄┄┄┄┄┄┄┄┄┄┄┄┄┄┄┄┄┄┄┄┄┄┄┄┄┄┄┄┄┄
尹任
其实不怎么想写尹任的,尹任其实不是小人,尹任有尹任的中后和老实。
尹任一直以保护皇太子为己任,始终没有改变过,好像他的使命就是保护皇太子,所以,仁宗死了,就意味着他使命的终结。
尹任推荐寒门出身的文定成为皇后,其实就是为着保护皇太子。而文定也一直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其实,我发现,文定皇后此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对皇太子的视如己出。试问,一个孩子,在出生不久,母亲便仙游,这个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另一份母爱,文定给了仁宗,是仁宗终生感激。虽然在以后有所疏远,但是,仁宗已经是大人,反而不碍。
尹任虽然说过威胁文定的话,却没有实质的去操作。其实他们两个形成了在斗争中生存的有趣现象。
有皇太子在,文定打不倒尹任,尹任也无法扳倒文定。在皇太子的心中,两者的位置都很重。
皇太子死了,尹任就活不了了。可是纵观一生,尹任无大恶。很多恶流于口号。
其实,像尹任这种缺乏心机的人是很难生存的。他正确的做法就是想办法让仁宗生个孩子。
仁宗没有后代,他尊遗诏扶立庆源大君,说明了他的确是一个忠臣,实际上守候了仁宗一生的人除了尹任,别无他人。
尹任也不是没有掌握天下的野心,也许他从来就没有真正掌握过天下,前有金安老,后有尹元衡,因此,尹任就不能不令人叹惋。
尹任是清醒的,他承认是他失策了,小看了文定和兰贞,在死前,说:太皇太后掌握着君主的权力,这个国家的前途,又将怎样。说明,在尹任的心中,权力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用权力维护他的忠诚和士大夫的责任。
尹任,是我最不想批判的。
尹任死前的坦然,令我悲伤,他越坦然,我越悲伤。
┄┄┄┄┄┄┄┄┄┄┄┄┄┄┄┄┄┄┄┄┄┄┄┄┄┄┄┄┄┄┄
补充:仁宗李天胤
仁宗的驾崩最无辜,他什么也没争,什么也没抢,但天命所归。
敬嫔为了皇位很辛苦的去争,但是没能得到。但是,没有了母亲的天胤却得到的很容易。无论哪次斗争,他都是焦点,却都是每次战争的胜利者。
立皇太子时,他的最大支持者是中宗,自然没有问题。
帐簿事件,枪口对准的也不是他。
生死簿事件,似乎为他铺平了道路;
敬嫔事件,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但是他站出来表态很晚;
其实,这一切都是他处处显示仁义的结果,对上极尽孝道,对下谦和有礼,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
从心理学的角度,他的确步入肛欲期,成熟了。
但他很柔弱,像风中的烛光那样,摇摇摆摆。我唯一怨恨他的就是对太子妃的残忍,最易证明这个男人压抑自身欲望压抑得很厉害。
压抑得久了,就注定不能存活太久,与其说是兰贞毒死了他,还不如说是是他自身郁积太久,无法承载的结果。
仁宗的时代太短,但是,他成就了文定皇后,他牺牲太多,他的弟弟,他的感情,等等。
如果他不是皇太子,他可能活得坦然,但是嫡皇子的身份太过招摇,也注定不得善终。如果他是皇太子,就要承受很多的使命,然而,柔弱的皇太子承受不了这么多,也注定不得善终。
唯一的解决之路,就是他必须是皇太子,而且成为天子,要足够的强大,能够抑制文定皇后的野心,能够抛弃虚无的道德,但是,天胤不幸,他不能做到。
如果仁顺大妃够强也行,使出浑身解术,想尽阴谋,先生个孩子,并培养内宫势力,去对抗文定,可惜,仁顺大妃也是弱者。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仁宗走向死亡的时候,其实,就是解脱的时候。
他一生都在报恩,文定皇后对他的养育之恩,可惜委屈了自己。